线下宣讲详情
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招聘
订阅
  来源高校 西北工业大学
  举办时间 2021-05-25 14:30:00
  举办地址 长安校区计算机学院楼130会议室
宣讲正文

招聘单位基本情况

招聘单位 燕山大学 单位性质
单位行业 联系人 刘老师
联系电话 033****7078 联系邮箱 *****

职位情况

工作地点 河北省秦皇岛市 职位性质 全职
职位类别 平台在线简历 不接收
简历投递要求 全校学生 简历接收截止时间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源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自动控制系,始建于1960年,1983年无线电技术、计算机及应用两专业脱离自动控制系,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组建计算机工程系,1996年计算机工程系更名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1998年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更名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年软件学院成立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合署办公。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群成为学校受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四大强势特色学科之一。2016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代表中国接受了《华盛顿协议》国际专家的评估考察,为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为正式成员做出重要贡献。****年学院三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先后通过专业认证。2019年获5G+人才培养工程培训基地授牌。2019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获批国家级“双万”本科建设专业。

image.png

规划建设中新信息学院大楼 2021年竣工

目前,学院下辖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光电子工程系、软件工程系。学院拥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6个本科专业,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学院现有教职工183人,教师138人,教授53人(博导31人),副教授61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596人,硕士研究生872人,博士研究生118人。学院近三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纵、横向科研课题近18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8项。发表学术论文59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近230篇。

image.png

2016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代表中国接受国外专家考察团现场考察,顺利助力中国成功加入华盛顿协议成员国

image.png

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首批“5G+人才培养工程培训基地”

长期以来,学院与哈佛大学、田纳西大学、伯明翰大学、纽约州立大学以及德国、日本、法国等国的多所大学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和研究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并长期保持着频繁的技术及人才交流。

全院师生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力争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建设成为专业特色鲜明,学科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在国内信息学科中具有较大影响的学院,建设成为国家和河北省重要的信息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特别是国家传统机械制造行业信息化改造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大街西段438
邮编:066004
电话:033****7078
网址:http://ise.ysu.edu.cn
E-mail: *****


燕山学者 虚位以待

image.png

燕山学者聘用条件

■ 基本条件

(一)学风正派,治学严谨,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团结协作精神好,组织协调能力强。

(二)了解本学科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对本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工作有独到的见解。

(三)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同行专家公认的高水平学术成就。

(四)身体健康,素质优良,能倾心并胜任教育教学和科研一线工作。

■ “燕山学者”领军人才

◆ A类: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普林奖等国际知名奖项的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外著名学术机构的外籍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杰出人才、人文社科领域国内外公认的领军人才、或具有相当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的海内外著名学者、或原则上近十年内取得以下任意一条突出成果:

1.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

2.在《Nature》《Science》《Cell》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3篇。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负责人且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排名第一)1项。

◆ B类: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特聘教授、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海外高水平大学工作的教授(或相当职务,须有终身职位)、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或原则上近五年内取得以下任意一条突出成果:

1.在《Nature》《Science》《Cell》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2篇。

2.获国家级教学奖励一等奖(排名第一)1项,或国家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排名第一)2项。

■ “燕山学者”拔尖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 A类: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选、海外高水平大学工作的副教授(或相当职务,须有终身职位)、或近五年内取得以下任意一条突出成果:

1.在《Nature》《Science》《Cell》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篇,或在《Nature》和《Science》子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3篇。

2.获国家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排名第一)1项,或省部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排名第一)2项。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或经过学校认定的同级别国家级项目(不含子课题)负责人。

4.自然科学学科:在SCI一区期刊发表论文10篇或发表高被引/高热点论文10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或在TOP期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30篇,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

社会科学学科: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燕山大学中文学术期刊目录》中的1A期刊或SSCI、A&H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或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论文或在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或论文24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且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

5.自然科学学科:在SCI一区期刊发表论文5篇或发表高被引/高热点论文5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且获省部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排名第一)1项;或在TOP期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5篇,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且获省部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排名第一)1项。

社会科学学科: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燕山大学中文学术期刊目录》中的1A期刊或SSCI、A&H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或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论文或在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或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2篇,且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且获省部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排名第一)1项。

◆ B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德国“洪堡学者”、海外高水平大学工作的助理教授(或相当职务)、或成果条件高于“燕山学者”拔尖人才C类。

C类:近五年内取得以下任意一条突出成果:

1.在《Nature》《Science》《Cell》发表论文(排名前二)1篇,或在《Nature》《Science》子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2篇。

2.获国家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排名前二)1项或省部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排名第一)1项或省部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排名第一)2项。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或经过学校认定的同级别国家级项目或课题(不含子课题)负责人。

4.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

5.自然科学学科:在SCI一区期刊发表论文6篇或发表高被引/高热点论文6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或在TOP期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8篇,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

社会科学学科: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燕山大学中文学术期刊目录》中的1A期刊或SSCI、A&H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或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论文或在《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或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2篇,且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

6.自然科学学科:在SCI一区期刊发表论文3篇或发表高被引/高热点论文3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且获省部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排名第一)1项;或在TOP期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9篇,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且获省部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排名第一)1项。

社会科学学科: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燕山大学中文学术期刊目录》中的1A期刊或SSCI、A&H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或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论文或在《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或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6篇,且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且获省部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排名第一)1项。

■ “燕山学者”优秀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 A类:近五年内取得以下任意一条突出成果:

1.在《Nature》《Science》《Cell》发表论文(排名前三)1篇;或在《Nature》《Science》子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篇。

2.获国家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排名前三)1项或省部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排名第一)1项。

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或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

4.自然科学学科:在SCI一区期刊发表论文3篇或发表高被引/高热点论文3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或在TOP期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9篇,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社会科学学科:在《燕山大学中文学术期刊目录》中的1A期刊或SSCI、A&H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或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论文或在《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或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6篇,且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

注:达到“燕山学者”优秀人才B类岗位成果条件并获得省级人才称号的可申请“燕山学者”优秀人才A类岗位。

◆ B类: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香江学者计划”入选者、或近五年内取得以下任意一条突出成果:

1.在SCI一区期刊发表论文4篇或发表高被引/高热点论文4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2.获省部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排名前二)1项。

3.自然科学学科:在SCI一区期刊发表论文2篇或发表高被引/高热点论文2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或在TOP期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6篇,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社会科学学科:在《燕山大学中文学术期刊目录》中的1A期刊或SSCI、A&H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或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论文或在《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或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4篇,且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

注:达到“燕山学者”优秀人才C类岗位成果条件并获得省级人才称号的可申请“燕山学者”优秀人才B类岗位。

◆ C类:近五年内取得以下任意一条突出成果:

1.自然科学学科:在SCI一区期刊发表论文2篇或发表高被引/高热点论文2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或在TOP期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6篇;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社会科学学科:在《燕山大学中文学术期刊目录》中的1A期刊或SSCI、A&H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或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论文或在《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或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4篇;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

2.理工类单项横向合同到款160万元;人文社科类单项横向合同科研到款80万元。

拟引进人员在达到相应类别岗位条件的基础上,学院还须对其综合素质及发展潜力进行全面研判,对于优秀人才其主要成果产出年限可适当放宽,根据研判提出聘用建议。

本办法中未提及的其他人才,经学院、学校认定后,可比照相应类别人才聘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燕山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于1985、1998、2003年分别获批二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和“计算机系统结构”,2006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河北省唯一一所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高校);2012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2020年4月,计算机科学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

image.png

专业和学科的科研创新大楼

在201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评估中全国综合排名第46位,在2017年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分别获得B和B-等级。2018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与软件工程学科合并建设,形成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和软件工程系共同建设,协同发展新局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省部级重点学科、军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国防特色学科,也是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覆盖学科、河北省双一流学科,建有河北省虚拟现实与系统集成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网络感知大数据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软件中心等科研机构和工程中心。

image.png

河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验收会

image.png

主办中国软件创新发展大会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和软件工程系均源于1976年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燕山大学前身)的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级“双万”本科建设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和河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6年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复评。软件工程专业2019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2020年获得学校国家“一流专业”立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1976年招生至今。目前每年招生6个班共180人左右,现有在校生720名。专业设有硬件实验室4个,软件实验室4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3个,总面积1500平方米,师生共用研究室40多个。现有专职教师51人,其中,教授21人(含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18人、讲师12人,实验教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9人,占教师总数的76%,具有工程实践经验者38人,占教师总数的74%。

2010年学校设立软件学院(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合署办公),软件工程专业开始招生,2013年起每年招生240人,现有在校生969名。专业设有硬件实验室2个,软件实验室5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2个,实验室面积625平方米。现有专职教师35人,其中,教授9人(含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10人(含博士生导师1人)、讲师11人、实验教师5人,企业教师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7人,占教师总数的77.1%;具有工程实践经验者30人,占教师总数的85.7%;具有国外留学经历的教师14人,占教师总数的40%。专业建有校外实训基地10个。建有校外实训基地9个。

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和沉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已形成智能机器人与智能信息处理、数据库理论与数据挖掘、大数据技术与工程、网络信息集成与可信推荐、虚拟现实及计算机仿真、智能物联系统与安全、大规模实时数据可视化理论等七个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研究内容涵盖智能信息处理、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并行与分布式计算、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计算机控制、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视觉、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及应用等,并努力发展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近年来,获得各种奖项20余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项目4项,二等奖项目6项,三等奖项目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学科历来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在 “创青春”、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大数据挑战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多项国家一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赛大奖。近三年共获得国际级奖项5项,国家级38项,省级81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本科生生源质量、就业率和平均就业年薪连续多年在全校各专业名列前茅。

image.png

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及经济主战场,连续承担“十一五”至“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课题


image.png

积极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及智库作用,承担“旅发”大会项目,向省委书记和省长展示混合现实系统

重视学生实践和双创能力提升,培养学生获得“挑战杯”国赛特等奖、“创青春”国赛一等奖等殊荣。

经过努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一批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在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研究工作成绩显著。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学术及应用水平,正在积极推进“双一流”的建设工作。

招聘要求:达到《“燕山学者”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试行)》或《燕山大学骨干教师招聘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条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人才引进按引进人才的科研方向和学科建设需要进行统筹。

招聘岗位数量:燕山学者2人,骨干教师10人

联系人:

吴培良(计算机系主任)

王林(软件工程系主任)

邮箱:

*****

*****

地址: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西段438号

网址:http://www.ysu.edu.cn/

https://ise.ysu.edu.cn/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燕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是在1960年成立的无线电技术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历史最悠久的专业,目前拥有电子与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两个本科专业,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硕士点(包括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硕士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目前电子通信工程系有教师37人,其中教授13名,博士研究生导师7名,副教授18名,80%以上的教师获得本专业博士学位,60%以上的教师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80%以上的教师承担了省部级科研项目。

image.png

河北省信息传输与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

image.pngimage.png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经过全系教师团结协作、发奋努力、辛勤工作,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已形成了稳定的科研方向,2017年建立了河北省信息传输与信号处理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目前在信息鲁棒传输与编码、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电磁探测与应用、模式识别、生物信息控制与处理、通信信号处理、多源信息融合等技术领域具有深入的研究,并获得丰硕的科研成果。该系历来重视学生的培养质量,注重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010年该系“电子信息工程”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首批入选专业,2016年该专业代表中国接受<<华盛顿协议>>国外专家组认证考察,为接纳中国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做出贡献,工作得到国内外专家以及教育部一致好评。目前该系全部专业按照国际工程认证标准展开教学活动,实施基于OBE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规范各类教学活动,树立标准意识,推荐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电子信息工程2019年获批国家级“双万”本科建设专业。

image.png

2016年燕山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

该系教师积极开展关于教学实践改革活动,多次获得了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现每年为国家培养近300余名本科生、80余名硕士研究生、10余名博士研究生。

招聘要求:达到《“燕山学者”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试行)》或《燕山大学骨干教师招聘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条件。

招聘岗位数量:燕山学者1人,骨干教师5人

联系人:顾广华(系主任)

邮箱:**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西段438号燕山大学信息馆314

网址:http://www.ysu.edu.cn/

https://ise.ysu.edu.cn/

光电子工程系

燕山大学于1999年整合原电工技术教研室相关力量组建光电子工程系。经过20余年的发展建设,光电子工程系拥有一批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目前本系共有专任教师32名,实验教师4名,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17名。本系现下辖光学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一个河北省特种光纤与光纤传感重点实验室。目前本系共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专业工程教育认证,2019年获批国家级“双万”本科建设专业。

image.png

承办河北省特种光纤与光纤传感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议

image.png

2018年燕山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近三年,光电子工程系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项目2项,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等15项国家、省部级课题,获得科研到款1085万元;科研水平居国内领先,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际领先水平。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河北省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8项,申请发明专利23项;发表学术论文125篇,被SCI、EI、ISTP收录论文113篇,公开出版学术专著3部。多篇学术论文的研究成果被国内外论文或专著所引用,为该领域学术水平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image.png

学科邀请院士做学术报告

image.png

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获奖

招聘要求:达到《“燕山学者”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试行)》或《燕山大学骨干教师招聘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条件。

招聘岗位数量:燕山学者1人,骨干教师5人

联系人:刘丰(系主任)

邮箱:**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西段438号燕山大学信息馆104

网址:http://www.ysu.edu.cn/

https://ise.ysu.edu.cn/



招聘单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