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郊明珠怀柔,毗邻雁栖湖国际会都,近靠慕田峪长城雄关胜地,坐落着我军系统培养航天人才的高等教育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大学是新一轮军队院校调整改革后,全军“双重”(重点院校、重点学科专业)院校、全军首批国防科技创新特区工作站设站单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大学,是我军高素质新型航天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航天科技创新的前沿高地,是航天领域的新型智库,更是青年学子献身国防事业、放飞航天梦想的知识殿堂。
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和深厚历史积淀的军队院校,伴随我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伟业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7月,经习主席和中央军委批准,以原装备学院为基础重建为航天工程大学,地位更加重要、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大学主要面向全国全军培养航天领域指挥军官、技术军官、军士、文职人员和军民融合人才,承担航天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军民融合和国际合作等任务。近些年来,大学始终突出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中心任务,先后培养了以航天工程指挥长、总师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走出了我国第一代航天员和一大批共和国将军、师团职领导干部,造就了众多航天指挥人才和工程技术骨干。
大学是全军第一批本科教学优秀单位。建有军事学、工学、理学等覆盖航天高技术及战略支援关键领域的综合性学科专业体系。前瞻布局新兴交叉学科,聚力打造特色品牌专业,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3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个军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24个本科专业。
大学拥有一支以院士领衔,一大批优秀名师、科技专家为骨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及创新团队。沈荣骏等16名院士专家在大学设立科技创新与联合育人办公室,拥有200余名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28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有40余人获何梁何利奖、中国航天基金奖、中国科协“求是奖”,5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使命在九天外,责任在高边疆。大学紧盯航天领域人才培养需求,积极开展航天理论和技术创新,建校以来,大学先后承担千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重点航天装备型号研制等任务,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获国家级和军队级教学成果奖50余项,获国家级、军队级科技成果奖460余项,申报知识产权500余项,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
大学有怀柔、昌平、沙河三个校区,拥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科研条件和绿色生态校园环境。建有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军队级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级重点实验室,建有航天模拟训练中心、宇航科技创新中心、深空探测组网天线阵列、航天测运控与综合应用大平台、航天测控站、国家核高基集成技术攻关基地等一批重点专业实验室,建有军内先进水平的数字校园系统,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军队院校首家数字图书馆分馆。
建设航天强国,放飞航天梦想!进入新时代,航天工程大学将立足航天、面向全军、服务航天强国建设,打造太空领域新型人才摇篮,努力创建世界一流的航天工程大学。热忱欢迎矢志建设航天强国的广大考生报考!
招生对象及要求
(一)军人研究生招生计划
1.军队在职军官。应当具有3年以上军官岗位任职经历,距离本衔级最高年限和服役最高年龄均不少于4年(截至2024年9月1日)。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仅限招收上尉以上指挥管理军官。
2.委任制文职人员。委任制文职人员结合岗位需要,可报考除军事硕士专业学位以外的学科专业研究生,其他条件按照在职军官同等对待。
3.军队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非指挥类、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均可报考研究生,但是不能报考军事硕士、军事学硕士研究生。
4.“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计划的理学、工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从地方直接入伍攻读硕士研究生,须符合当年教育部、军队关于招收推荐免试生相关政策和大学接收地方推免生有关条件。
(二)无军籍地方研究生招生计划(录取后不参军入伍)
凡符合当年国家教育部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的地方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和地方在职人员,均可报考我校无军籍地方硕士研究生。
大学2024年研究生招生政策以当年发布的招生简章为准,届时将通过研招网、航天工程大学强军网、航天工程大学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