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宣讲详情
武汉东湖学院
订阅
  来源高校 武汉大学
  举办时间 2025-05-14 14:30:00
  举办地址 就业中心第三报告厅
宣讲正文
就业中心第三报告厅 2025-05-14  14:30 发布时间:2025-05-08 09:50:25 点击数量:1

单位信息

武汉东湖学院

高等教育单位教育500人以上湖北省湖北省武汉市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

招聘公告(简章)

武汉东湖学院博士教师招聘公告

武汉东湖学院是经教育部审核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校,创建于2000年,原名武汉大学东湖分校,2011年转设并更名为武汉东湖学院。2012年成为湖北省首批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2014年入选湖北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首批试点院校,发起成立了湖北省应用型高校联盟,2018年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现有武汉校区和嘉鱼教学改革基地两个校区。其中武汉校区坐落在武汉市江夏区大学城;嘉鱼教学改革基地距武汉校区60公里,位于武深高速公路嘉鱼东出口处,紧邻“神州第一组”官桥八组4A级风景区。

为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博士教师,具体内容如下:

一、基本条件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教育事业,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

2.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符合岗位要求;

3.身心健康,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二、相关待遇

1.基础年薪19-30万元/年,部分紧缺专业提供专项津贴5万元/年;

2.科研启动经费12-15万元;

3.免费提供博士公寓一套;

4.全额带薪寒暑假、节日福利、五险一金、补充医疗保险、健康体检、带薪培训、国内外访学、工会福利。

、招聘岗位

序号

学院

专业名称

1

机电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

机械电子工程

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

自动化

5

智能制造工程

6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7

电子信息工程

8

通信工程

9

智能科学与技术

10

计算机科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1

软件工程

12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13

网络空间安全

14

人工智能

15

物联网工程

16

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

生物制药

17

护理学

18

医学检验技术

19

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20

旅游管理

21

人力资源管理

22

物流管理

23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24

经济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25

金融学

26

税收学

27

金融科技

28

数字经济

29

工程管理

30

电子商务

31

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播音与主持艺术

32

产品设计

33

环境设计

34

视觉传达设计

35

数字媒体艺术

36

动画

37

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法学

38

知识产权

39

广告学

40

网络与新媒体

41

新闻学

42

教育与外国语学院

翻译

43

英语

44

学前教育

45

马克思主义学院

46

基础课部

数学

47

物理

48

体育

、应聘办法

1.应聘者提交个人简历一份(包括个人情况、详细的学历及工作经历、教学和科研成果以及联系方式等),并填写武汉东湖学院招聘人员履历表(在组织人事处网站下载,或见招聘启事中的附件)。

2.报名方式:应聘人员通过武汉东湖学院人才招聘网(https://hr.wdu.edu.cn/#/app/whdhxy/epxing_recruit/zpwz)进行在线报名,在线报名时请注意查看网站发布的应聘须知;并将应聘材料电子版及履历表请发送至电子邮箱:dhrsc1@126.com,邮件主题注明“博士研究生+姓名+专业名称”。

3.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电话:027-****1131

附件:武汉东湖学院招聘人员履历表(2025).docx

审核人:程凯

企业简介


武汉东湖学院简介

  武汉东湖学是经教育部审核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校,创建于2000年,原名武汉大学东湖分校,2011年转设并更名为武汉东湖学院。2012年成为湖北省首批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2014年入选湖北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首批试点院校,发起成立了湖北省应用型高校联盟,2018年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现有武汉校区和嘉鱼教学改革基地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5594.68亩,总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校园建筑古朴典雅,环境幽静雅致,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是“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获评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被誉为全国最美大学校园之一。其中,武汉校区坐落在武汉市江夏区大学城,占地面积1496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嘉鱼教学改革基地距武汉校区60公里,位于武深高速公路嘉鱼东出口处,紧邻“神州第一组”官桥八组4A级风景区,占地面积4098.68亩,建成面积50万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8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37.68万册,电子图书253.4万册。  

  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明显。学校秉承“厚德、笃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立足湖北、面向中部、辐射全国,培养以思想政治素质、科学人文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为“一体”,以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两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设有11个教学院(部)、本科招生专业44个、专科招生专业33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9238人。拥有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优势特色学科(群),7个楚天学者设岗学科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63门省级一流课程,1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7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改革试点学院,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3个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2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荣获第八届、第九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学校高考招生录取分数线连续多年位居湖北省同类高校前列。  

  师资队伍素质优良。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1426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4.5%,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96.2%。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5人,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85人,获省级以上表彰的优秀教师22人。

  人才培养质量广获认可。学校高度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获批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135项,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与新道科技、奇安信、达内时代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与大唐移动通信、金石兴等头部企业联合办学,与中铁集团、中软国际、东风汽车、湖北广电、长江日报、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湖北三环、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武汉国际贸易集团、浙江横店影视城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与多所知名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近年来,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4403项,其中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级及以上奖项67项。学生申请专利并获受理259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12篇,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11项。涌现出一批“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长江学子”等优秀学子代表。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率保持同类高校前列。  

  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学校建有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0个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入选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服务体系资源分站。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32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90余部,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1198篇,专有授权专利1084项,荣获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英国物理学会中国高被引文章奖、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等多项荣誉。多项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多份研究报告得到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国际合作交流广泛。学校采取中外合作办学、校际联合办学、交换生项目等多种形式,与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德国、韩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30多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游学、互派免费交换生、专升本、本升硕直通车等项目,积极引进世界一流大学线上课程,推进“在地国际化”工程,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考研、就业等提供便利条件。  

  党建工作成效显著。全省、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推进会相继在我校召开。荣获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示范点等荣誉。1个学院荣获教育部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党支部荣获教育部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24年12月召开的第28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学校作为全国民办高校的唯一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办学成效广好评。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国家级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湖北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五一劳动奖状、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基地、湖北省乡村振兴工作突出派出单位等荣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网》《人民网》《湖北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386次报道学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展望未来,武汉东湖学院将进一步锚定“两个一流”战略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依法依规办学、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数据更新至2025年2月